常用传感器 波长
常用传感器类型及工作波长详解
传感器是现代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核心器件,其工作波长直接影响探测精度与应用场景,以下是对常见传感器类型、工作波长范围及典型应用的详细分析:
光电传感器(Photoelectric Sensor)
类型 | 工作原理 | 波长范围 | 典型应用 |
---|---|---|---|
可见光传感器 | 光子激发电子-空穴对 | 400-700 nm | 自动化生产线、光照度检测 |
红外光电传感器 | 红外光吸收转化为电信号 | 700 nm-1 μm(近红外) | 物体接近检测、安防报警 |
紫外光电传感器 | 紫外光子激发荧光效应 | 200-400 nm | 火焰检测、紫外线强度监测 |
关键特点:
- 可见光传感器多用于明暗状态判断,波长需匹配光源(如LED或激光)。
- 红外传感器分近红外(NIR)与远红外(FIR),近红外常用于通信(如遥控器),远红外用于热成像。
- 紫外传感器需特殊材料(如石英)以透过高能光子。
红外传感器(Infrared Sensor)
子类 | 波长范围 | 核心功能 | 代表设备 |
---|---|---|---|
近红外(NIR) | 700 nm-1.4 μm | 反射式距离检测、光谱分析 | 手机环境光感应、血氧仪 |
中红外(MIR) | 4 μm-10 μm | 分子振动吸收光谱分析 | 气体检测仪(CO₂、CH₄) |
远红外(FIR) | 10 μm-1 mm | 热辐射检测 | 红外测温仪、人体热成像仪 |
应用场景:
- 近红外:物体颜色/材质识别(如垃圾分类),波长需避开可见光干扰。
- 中红外:基于分子吸收特性,用于食品成分分析(如检测肉类水分含量)。
- 远红外:依赖物体自身热辐射,无需外部光源,适用于夜间监控。
光纤传感器(Fiber Optic Sensor)
传感模式 | 波长范围 | 技术优势 | 典型场景 |
---|---|---|---|
强度调制型 | 500-1600 nm | 抗电磁干扰、长距离传输 | 桥梁应变监测、油气管道泄漏 |
相位调制型 | 1550 nm(C波段) | 超高灵敏度(纳米级位移) | 地震波监测、水听器 |
荧光型 | 200-900 nm | 多参数检测(温度+压力) | 生物医学荧光标记检测 |
波长选择依据:
- 单模光纤常用1550 nm(通信波段),降低传输损耗。
- 紫外荧光传感器(如250 nm)用于DNA测序标记检测。
- 可见光波段(如650 nm红光)适用于表面缺陷扫描。
激光传感器(Laser Sensor)
激光类型 | 波长范围 | 主要用途 | 行业案例 |
---|---|---|---|
半导体激光 | 630-1100 nm | 三角测距、轮廓扫描 | 机器人避障、3D打印校准 |
光纤激光 | 1064-1080 nm | 高精度切割/焊接 | 汽车制造、金属加工 |
紫外激光 | 355 nm | 超精细加工(如电路板蚀刻) | PCB行业、医疗微切割 |
关键点:
- 波长越短,聚焦光斑越小(如UV激光可达微米级),但成本显著上升。
- 人眼安全阈值为400-1400 nm,可见光激光需防护措施。
紫外线传感器(Ultraviolet Sensor)
波段分类 | 波长范围 | 核心功能 | 代表应用 |
---|---|---|---|
UVA(315-400 nm) | 长波紫外线 | 晒伤检测、防伪油墨识别 | 皮肤护理设备、验钞机 |
UVB(280-315 nm) | 中波紫外线 | 维生素D合成、消毒杀菌 | 医疗光疗仪、空气净化器 |
UVC(100-280 nm) | 短波紫外线 | 高效灭菌(破坏DNA) | 水处理、空气消毒 |
技术挑战:
- UVC传感器需石英窗口,因普通玻璃不透过短波紫外线。
- 太阳光中UVC被臭氧层吸收,故地表应用多为人工光源。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Millimeter Wave Radar)
频段 | 波长范围 | 特性 | 典型场景 |
---|---|---|---|
24 GHz | 5 mm | 短距离测速、角度测量 | 无人机定高、车辆盲区检测 |
77 GHz | 9 mm | 高分辨率成像 |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
60-80 GHz | 75-5 mm | 穿雾能力强 | 船舶导航、气象监测 |
波长与性能关系:
-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束越窄,分辨率提升,但传播损耗增大。
- 77 GHz是车载雷达主流频段,平衡探测距离与精度。
FAQs
Q1:光纤传感器为何优先选择1550 nm波长?
A1:1550 nm属于光纤通信的“C波段”,在此波长下,光纤的材料色散最低且传输损耗小于0.2 dB/km,适合长距离信号传输,该波段避开了可见光干扰,适用于精密传感场景。
Q2:如何根据检测目标选择红外传感器的波长?
A2:需结合目标物的发射/反射特性:
- 温度检测:远红外(8-14 μm,人体热辐射峰值);
- 气体分析:中红外(如CO₂在4.3 μm处有吸收峰);
- 颜色识别:近红外(搭配LED光源,避免可见
版权声明:本文由 工控百科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