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流热继电器
三相电流热继电器详解
三相电流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流热效应原理实现过载保护的低压电器,广泛应用于三相电动机或其他三相负载的过载保护,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监测电流产生的热量,判断负载是否处于过载状态,并通过触点动作切断电路,防止设备因长时间过载而损坏。
核心特点
- 反时限特性:过载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
- 结构简单:无复杂电子元件,可靠性高。
- 成本低:适用于普通工业场景的经济型保护装置。
结构组成
三相电流热继电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组件 | 功能描述 |
---|---|
双金属片 | 温度敏感元件,受热后弯曲驱动触点动作。 |
加热元件 | 串联在主回路中,通过电流产生热量(如电阻丝或金属片)。 |
触点系统 | 包括常闭触点(NC)和常开触点(NO),用于控制外部电路通断。 |
动作机构 | 杠杆或弹簧机构,传递双金属片的位移至触点。 |
复位按钮 | 手动复位或自动复位,恢复触点初始状态。 |
电流调节旋钮 | 用于设定整定电流值,适应不同负载需求。 |
工作原理
热效应与动作过程
- 正常状态:三相负载电流通过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被双金属片吸收,双金属片由两层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如铁镍合金和镍铬合金)组成,受热后向膨胀系数低的一侧弯曲。
- 过载状态:当电流超过整定值时,热量积累速度加快,双金属片弯曲程度增大,通过动作机构推动常闭触点断开,切断控制回路(如接触器线圈电源),从而停止负载运行。
- 复位过程:故障排除后,手动按下复位按钮或等待双金属片冷却(自动复位型),触点恢复闭合状态。
反时限特性曲线
热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与过载电流的关系呈反时限特性,典型曲线如下:
- 轻度过载(1.2~1.5倍整定电流):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动作。
- 中度过载(4~7倍整定电流):5~10秒动作。
- 重度短路:需配合熔断器或断路器,热继电器不直接响应。
选型要点
关键参数
参数 | 说明 |
---|---|
额定绝缘电压 | ≥电动机额定电压(如380V电动机选660V规格)。 |
整定电流范围 | 覆盖电动机额定电流(通常按1.0~1.2倍电动机额定电流设置)。 |
动作特性 | 选择符合负载类型的反时限特性(如J型或L型)。 |
环境温度补偿 | 高温环境需选用带温度补偿功能的型号,避免误动作。 |
选型步骤
- 确定电动机参数:记录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电压、工作制(连续/间断)。
- 选择热继电器型号:根据电动机额定电流选择整定电流范围,并考虑环境温度修正。
- 验证兼容性:确保热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电路匹配(如触点容量、电压等级)。
安装与维护
安装规范
- 方向要求: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倾斜度≤5°,避免双金属片受重力影响。
- 连接方式:主回路串联于三相负载线路,控制回路常闭触点串联接触器线圈。
- 接线紧固:确保接线端子无松动,防止发热或接触不良。
日常维护
维护项目 | |
---|---|
外观检查 | 清理灰尘,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氧化或松动。 |
动作测试 | 模拟过载(如用调压器增加电流),验证热继电器是否能及时动作。 |
触点清洁 | 用砂纸打磨触点表面,去除氧化层,保证接触良好。 |
环境检查 | 确保安装位置通风散热,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发热源。 |
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热继电器不动作 | 整定电流过大;2. 双金属片损坏;3. 接线错误。 | 下调整定电流;2. 更换双金属片;3. 检查接线极性。 |
误动作(未过载即跳闸) | 环境温度过高;2. 整定电流过小;3. 触点粘连。 | 加装散热装置;2. 上调整定电流;3. 清理触点表面。 |
复位失败 | 手动复位按钮卡死;2. 双金属片未冷却。 | 拆卸修复按钮机构;2. 等待自然冷却后重新尝试。 |
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正确设置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
解答:
整定电流应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_e),若电动机拖动冲击性负载,可调整为1.1~1.2倍Ie,公式为:
[ I{\text{整定}} = K \times I_e ]
K取1.0~1.2(平滑负载取1.0,重载或频繁启动取1.2)。
问题2:热继电器能否替代熔断器或断路器?
解答:
不能替代,热继电器用于长时间过载保护,而熔断器/断路器用于短路保护,两者需配合使用:
- 热继电器:反时限过载保护,动作较慢。
- 熔断器:瞬时短路保护,动作迅速
版权声明:本文由 工控百科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