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继电器的触点类别
延时触点分类及特性
通电延时型触点
触点类型 | 符号表示 | 动作特性 | 典型应用场景 |
---|---|---|---|
通电延时闭合(ON延时闭合) | [常开触点+延时箭头] | 线圈得电后触点延时闭合 | 电动机星三角启动控制 |
通电延时断开(ON延时断开) | [常闭触点+延时箭头] | 线圈得电后触点延时断开 | 设备软启动延时保护 |
技术原理:
当线圈通电时,电磁系统驱动机械延时机构(如钟表式传动或气囊式阻尼装置),触点状态在设定时间后发生改变,延时范围通常为0.1~3600秒,精度等级分为I级(±10%)、II级(±5%)。
应用实例:
在恒温烤箱控制电路中,通电延时闭合触点可延迟接通加热丝电源,避免瞬间电流冲击,若设定延时30秒,则能有效抑制浪涌电流对电网的冲击。
断电延时型触点
触点类型 | 符号表示 | 动作特性 | 典型应用场景 |
---|---|---|---|
断电延时闭合(OFF延时闭合) | [常开触点+反向延时箭头] | 线圈失电后触点延时闭合 | 电梯门安全回路保持 |
断电延时断开(OFF延时断开) | [常闭触点+反向延时箭头] | 线圈失电后触点延时断开 | 紧急停机惯性缓冲 |
技术差异:
此类触点采用机械保持机构(如弹簧储能+摩擦片),当线圈断电时,依靠储存的机械能维持触点状态,直至能量耗尽完成状态转换,相比通电延时型,其机械结构更复杂,寿命通常缩短20%~30%。
设计要点:
在设计断电延时电路时,需注意电容储能元件的匹配,例如在PLC控制回路中,断电延时触点需并联超级电容(10F/5.5V)以维持短暂供电,确保延时动作完整执行。
瞬动触点的特殊作用
定义:
与延时触点同步动作的普通触点,无时间延迟特性,用于即时响应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
采用直动式电磁机构,动作时间≤10ms,常与延时触点组合使用,构成"立即+延时"复合控制逻辑。
典型电路:
在电机正反转控制回路中,瞬动常闭触点用于即时切断相序,配合通电延时触点实现相位切换缓冲,有效防止相间短路。
混合触点组合应用
现代时间继电器常集成多组混合触点,通过逻辑组合实现复杂控制需求,常见组合模式包括:
组合类型 | 电路功能 | 适用场景 |
---|---|---|
ON延时闭合+OFF延时断开 | 状态保持回路 | 消防排烟风机控制 |
瞬动常开+ON延时闭合 | 脉冲触发电路 | 闪光报警装置 |
多组通电延时触点串联 | 分级延时控制 | 流水线分段启停 |
设计案例:
某包装生产线采用JSZ3型时间继电器,通过两组通电延时触点串联实现三级传送带依次启动,第一级延时5秒,第二级较第一级再延3秒,确保物料平稳过渡,避免堆积堵塞。
选型技术参数对照表
参数项 | 关键指标 | 选型影响 |
---|---|---|
触点容量 | 5A/250VAC或30VDC | 决定可直接驱动的负载类型 |
延时误差 | ±1%~±10% | 精密控制场合需选I级产品 |
机械寿命 | 10^7次操作 | 频繁动作场景优先耐久型 |
触点材质 | AgSnO2合金 | 影响抗电弧腐蚀性能 |
特殊环境选型:
在潮湿场所应选用密封型(IP65),船用设备需通过盐雾试验(48小时无腐蚀),防爆型时间继电器(ExdⅡBT4)适用于石油石化等危险区域。
常见故障诊断指南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措施 |
---|---|---|
延时偏差超标 | 机械传动部件磨损 | 调整摆轮张力或更换机芯 |
触点粘连 | 电弧烧蚀形成氧化层 | 用细砂纸打磨触点表面 |
线圈过热 | 连续工作超过标称电压15% | 加装降压模块或改用更高规格型号 |
维护技巧:
定期(每季度)测试延时精度,使用数字式时间继电器校验仪(精度达±0.01s)进行校准,对于长期未使用的继电器,应进行3次全行程动作测试后再投入运行。
FAQs
Q1:如何区分通电延时与断电延时触点?
A:观察动作触发条件:通电延时触点在线圈得电后开始计时,断电延时触点则在线圈失电后开始计时,符号上,通电延时箭头方向与线圈激活方向一致,断电延时箭头反向。
Q2:时间继电器触点抖动会影响控制吗?
A:是的,机械式触点在临界弹跳期(约5~10ms)可能产生多次通断,解决方案:①并联RC吸收电路(0.1μF/100Ω);②选用带有磁吹灭弧结构的型号;③在PLC程序中加入10ms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 工控百科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